鐵版神數 – 風水勘察 – 命名改運 – 江靜川- 皇極經世鐵版神數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來源 廖氏家園網作者 軼名 風水大師廖均卿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號玉峰,興國梅窖鄉三僚村人。明永樂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長陵有功,被封為欽天監靈台博士。撰有《行程記》等。永樂五年,由禮部尚書趙引均卿入京選擇陵址。時經兩年,終於擇取北京西郊昌平東北的黃土山為陵區。於是成祖即日車駕臨視,封為天壽山,並授均卿為靈台博士,開始建陵。陵寢建成,均卿不願再封官受金,成祖便賜其紙扇一柄,並題詩云:「江西一老叟,腹內藏星斗。斷下金石鯉,果中神仙口。賜官官不要,賜金金不受。賜爾一清風,任卿天下走。」此之後北京故宮大皇城的勘測也出自于廖均卿之手。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職銜供養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還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我拍下了這形如猛虎下山、蘊蕆著很多奧秘的古代墓穴。1984年廖均卿墓被確定為興國縣文物保護單位。 風水大師廖均卿與皇家陵墓    據《興國衣錦三僚廖氏族譜》記載,明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明成祖早已想遷都北京,便將徐皇后棺材暫時安放于南京的皇宮內,命令禮部尚書趙紅等大臣,遍訪精通風水人士。 當時訪得江西贛州府興國縣三僚村的廖均卿,因他的先祖廖三傳是唐朝著名風水大師楊救貧的傳人,廖均卿被召傳南京後,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風水之後,便到北京找風水寶地,察看了京西燕台驛、玉泉山、譚柘寺、香山,又察看了京北的陽山茶湖嶺和懷柔的洪羅山、百葉山,先後又察看了辛家莊、斧口、谷山、文家莊、石門驛、湯泉、禪峰寺,遍鑒了京郊之後,於永樂五年六月初一前往昌平黃土山(即後來的天壽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縱目,見該處風水絕妙,為他處所不及,便繪成地圖,於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獻上地圖,並建議明成祖親臨黃土山觀察,希望明成祖“高張慧目,廣邁皇風”,並說,如將皇陵定於此處,則“玉燭清明,並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蕩,亙萬古以長存:國祚無疆,邦家有慶”。 明成祖聽了非常高興,決定初八日吉辰與各風水師一同往黃土山定穴位。當時還有另外兩名知名風水大師王侃、巫涯,他們也各自上了奏本。明成祖在比較之後,決定採納廖均卿建議。初八日半夜子時,明成祖將幾位風水大師召到面前,說王侃、巫涯所定穴位不對,廖均卿所定穴位最好,當時賞賜了廖均卿金劍一把、銀鋤一張,讓他去點穴,隨及開挖了金井(就是埋棺材的穴位),同時,明成祖下令將黃土山改名為天壽山,便高高興興回南京去了。 到了永樂八年,明成祖又召見諸位風水大師,問天壽山皇陵的穴位工程進展如何?眾大臣奏道,廖均卿戲弄朝廷,他挖傷了地脈,穴位湧泉不止。明成祖就問廖均卿這是怎麼回事?廖均卿說,這是真龍的聚處,穴法無偏,只要皇帝親臨其處,泉水立即停止。 明成祖一聽覺得很是神奇,便叫大臣們看了一個好日子,帶了文武官員和廖均卿等人從南京出發前往北京天壽山。但明成祖到了穴位之處,看見泉水依然在噴,龍顏大怒,責問廖均卿為何戲弄於他。廖均卿不慌不忙回答說:我還沒有喝山呢,只要臣幾聲一喊,把羅盤下地一照,泉水便會立即停止。 明成祖說,那就依你所奏,快快喝山。廖均卿當即擺好架式,向山上喝道:「山家二十四向,土地、龍祖、天星、地曜、二十八宿,祖師楊救貧、曾文山,廖禹公,今廖均卿為永樂聖主立萬年之基業,千載之皇陵,萬里山河皆歸聖主,現在皇帝御駕親臨,著令泉水立即停止,如改違抗,是為逆天大罪,必受天譴。」說來也怪,廖均卿還未喊完,金井內的泉水果然立即停止。明成祖龍心大悅,正待賞賜,卻見廖均卿又奏到,泉下三尺,有石盆一個,石鯉魚一對,請萬歲立即下令開挖,明成祖當即下令往下探挖,挖到三尺,果然挖出。這時,明成祖不斷說道:「神了!神了!廖均卿非凡人,誠乃仙風道骨,喊山山應,喊水水止,真乃朕之奇遇也。」隨即下令賜廖均卿欽天監五品靈台博士官。 『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職銜供養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還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我拍下了這形如猛虎下山、蘊蕆著很多奧秘的古代墓穴。1984年廖均卿墓被確定為興國縣文物保護單位。』 靜川在此次三僚村之旅嘗試在猛虎下山形的那個山崗尋找師祖廖均卿國師墓穴,但也找不到其墓,實屬遺憾!{:7_328:} 『明成祖便賜其紙扇一柄,並題詩云:「江西一老叟,腹內藏星斗。斷下金石鯉,果中神仙口。賜官官不要,賜金金不受。賜爾一清風,任卿天下走。」』 此首詩在明朝時有一位「中國歷代唯一廣東狀元」之稱的倫文敘歷史中,似曾出現過,話說倫文敘在上京考取功名前,曾找一位占卦先生占卦,並預言倫文敘必定高中狀元,後來倫文敘果應預言高中金科,後回到占卦先生處答謝,並以廣東金科狀元倫文敘一名題有一詩掛於先生占卦館中,其詩曰:「江南一老叟。腹內藏星斗。決我今科狀。果是神仙口。封銀銀不要。送禮禮不受。廣東倫文敘。頓首又頓首。」 倫文敘,字伯疇、號遷岡。明南海黎涌 (即今廣東佛山瀾石黎涌村)人。生於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1513年),(另有說1466年生),卒於明武宗正德八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 ),己未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 ,後授翰林院修撰。其子倫以訓為正德 十六年一甲第二名(榜眼 )。倫文敘以會元廷試及第狀元。劉仕義《新知錄摘抄》:「廣東南海倫文敘以會元廷試及第狀元,長子以諒解元登進士第,次子以訓會元廷試第二人,少子以詵進士。一家之中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當世,盛哉!前乎未之有也,故天下稱為『三倫』。昔人有詩日:『去時曾攜一束書,歸來玉帶掛金魚。文章未必能如此,應是雙親積善余。』諒哉噫吁!天下之士抱璞弗售者十四五焉,可以安於命矣!」,李調元 《制義科瑣記》卷二 《父子各佔一元》:「倫文敘,南海人,弘治己未科會、狀。子以諒,正德丙子解元;以訓,正德丁丑會元。父子三人各佔一元。」 查看歷史可得知廣東狀元倫文敘,乃繼明朝國師廖均卿(1350——1413)仙挺後八十六年才高中金科,又以倫文敘贈給占卦先生一詩,明顯地是參照明成祖朱棣題給廖均卿師祖告老還鄉的扇詩而改成,即大可証明廖均卿師祖告老還鄉乃是一事實焉!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6-06
曾從政國師墓 曾從政一生皆效命于明皇室。始應詔堪定京都形勢,并擇定皇陵築之地,親建長陵,即今之十三陵之一,功成,晉升五品靈臺郎,御賜『開國明師』匾額。給假還鄉。後再被召堪擇吉長城屯兵之所,選定九鎖城址,并堪定天壇祈年殿。宣宗四年,病故于北京。為彰其功,欽派太監護樞回鄉榮葬并腸『精明地理』匾額金榜。此地為虎形。 坐山:周天334.5°,地盤亥兼壬,72穿山辛亥,60透地龍癸亥,人盤分金辛亥,天盤分金丁亥,盈縮60龍癸亥,宿度室火豬10°。 朝向:周天154°,地盤巳兼丙,72穿山乙巳,60透地龍丁巳,人盤分金辛巳,天盤分金丁巳,盈縮60龍丁巳,宿度翼火蛇11°。 朝應砂: 周天105°,人盤乙,廿八宿亢金龍; 周天136°,人盤巳,廿八宿軫水蚓張月鹿; 周天167°,人盤午,廿八宿張月鹿; 朝應水: 左來水天盤巽方; 右去水天盤丁未方; 卦高174cm,卦寬258cm; 碑高67cm,碑寬43cm; 明堂寬333cm,明堂深280cm 。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5-24
鯉魚墓國師墳 此墓乃明萬歷國師曾邦旻自建之壽城,公歿,即葬此。其地行龍逶迤曲多變,盡頭橫結逆局,坐空朝滿,其形酷肖上水鯉魚,故名。葬于口,作法用開,葬法用吞,左邊開十八池以制風煞,右作砂以聚明堂生氣,面前開一大池,以通天心滿之氣,右砂作掩,以成日月齊明之格,立寅兼甲吉度,發福綿遠。 坐山:周天63°,地盤寅山兼甲,72穿山壬寅,60透地龍甲寅,人盤分金庚寅,天盤分金甲寅,盈縮60龍丁卯,宿度尾火虎14°。 朝向: 周天243°,地盤申向兼庚,72穿山戊申,60透地龍庚申,人盤分金庚申,天盤分金甲申,盈縮60龍癸酉,宿度參水猿1°。 消砂納水 朝應砂: 周天293°,人盤戌,廿八宿婁金狗; 周天166°,人盤午偏丙,廿八宿張月鹿; 周天192°,人盤丁,廿八宿柳土獐; 朝應水: 左來水天盤丁方、未方一口池塘; 右去水天盤辛方; 墓碑 據說,在丙午至坤申方有18口池塘,由於年代久遠,加上破四舊,移墳遷墓和破除封建迷信等政治運動,現僅存一口池塘,而且周圍的地形地貌也被破壞,納水已經難以考證。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5-24
黃榜太監墓 黃榜太監奉皇命調解曾沈兩姓因築魚袋砂引發之糾紛,不料暴發死沈宅,後砂成。葬黃太監于砂首,以彰其功,并表懷念。每逢清明,曾氏都為其祭掃。 黃榜太監墓規模不大 黃榜太監墓扦於三僚村竹樹林中 黃榜太監墓傍之簡介碑石 黃榜太監墓碑 靜川在墓碑格得亥山巳向正線 黃榜太監墓前建之水池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5-24
吾道公虎形墓 相傳陳姓曾選此地以葬先人,但屢葬屢凶,故棄之。吾道公歿,擇此地以葬。此地為騎龍穴,結穴處如筲箕之背,故開陽面以配陰陽,作輔弼以醒睡虎,額作王字以顯其威,左邊作一小砂如虎爪,并開一池以救公位。申龍入首,立寅兼甲向,出艮口,理合元空,葬後發福如雷。 來龍:周天281°,地盤辛,72穿山辛酉,60透地龍甲戌,峽寬10米。 入首:周天285°,地盤申兼坤,72穿山甲申,60透地龍丙申,胎星金形。 坐山:周天243°,地盤申兼庚,72穿山戊申,60透地龍庚申,人盤分金庚申,天盤分金丙申,盈縮60龍癸酉,宿度參水猿1°。 朝向: 周天63°,地盤寅兼甲,72穿山壬寅,60透地龍甲寅,人盤分金庚寅,天盤分金丙寅,盈縮60龍丁卯,宿度尾火虎13°。 朝應砂: 周天135°,人盤巽巳縫中,廿八宿軫水蚓; 周天107°,人盤辰,廿八宿亢金龍; 周天75°,人盤甲、卯,廿八宿尾火虎; 周天32°,人盤丑,廿八宿斗木獬; 周天343°,人盤壬,廿八宿室火豬; 朝堂水: 來水周天16°,天盤子癸; 去水周天120°,天盤乙辰;內明堂放水口不明。外明堂水口,天盤寅。 卦面高147cm,卦面寬182cm;碑高80.5cm,碑寬50cm; 第一個臺階高15cm,寬182cm; 第二個臺階高27cm,寬256cm;明堂深358cm,寬351cm。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5-24
曾氏蛇形祠(金蛇挂樽樹古宅) 此宅建于明嘉靖間,因其地到頭結穴處尖銷如梨頭火嘴,內堂直流,故取穴用截,作法用斬,前開深池,池處作照壁以制明堂泄漏,花臺作金水體,于龍身入首一節作翼以補先天之不足。宅建成將入伙,其母問先生曰︰『此地四房如何?』先生不答,其母知四房必絕,又謂先生曰︰‧『吾生五子,惟老四最孝,若因此宅之故而絕之,天理不公,倘若能救吾將不惜一切』。先生曰︰『救即能,但此宅當拆之以重建,且于二房不利』。其母曰︰『衹要能救老四,但憑先生為之』。現存之古宅即二次重建之規模也。其宅建矮。左肩墻用圓,花壹加大,左寬而右窄,出路建牆通照壁,外再開一門如蛇之口,立此展望公位變矣。功成進香火,其二媳謂其夫曰︰此宅如此而作,二房必絕。但母命難違,當求先生以救。先生觀其情切,囑其放一爐于神座前地上,二房即用此爐以上香,則二房財亦可觀,但人丁終不大旺。今果如先生之言,此宅至今丁財大旺,人文蔚起。 少祖星:周天331.5°,地盤亥,高大屏帳。 來龍:周天331.5°,地盤亥,72穿山己亥,60透地龍辛亥,峽寬20米。 入首:周天341°,地盤壬,72穿山癸亥,60透地龍甲子,狀如金星。 三僚村曾氏蛇形祠蛇形巷道 朝向: 周天164.5°,地盤丙,72穿山正,60透地龍壬午,人盤分金己巳,天盤分金己巳,盈縮60龍癸巳,宿度翼火蛇1°。 巷道氣口:周天143°,天盤巽;院門:位置周天184°,天盤午。 坐山:周天351°,地盤壬山兼子,72穿山甲子,60透地龍戊子,人盤分金癸亥,天盤分金己亥,盈縮60龍庚子,宿度危月燕10°。 廳堂正中神臺上放置一祭祖香爐,神台下地面上放置一祭祖香爐。 天井放水:丁方。 坐山:周天344.5°,地盤壬,72穿山正,60透地龍丙子,人盤分金己亥,天盤分金癸亥,盈縮60龍丙子,宿度危月燕16°。 三僚村曾氏蛇形祠半月形水池和照壁 院內挖一池塘。再從午至巽圍一段弧形照壁,遮住院門,並與院牆構成一弧形通道,狀如蛇洞。 少祖星:周天331.5°,地盤亥,高大屏帳。 來龍:周天331.5°,地盤亥,72穿山己亥,60透地龍辛亥,峽寬20米。 入首:周天341°,地盤壬,72穿山癸亥,60透地龍甲子,狀如金星。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5-24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5-24
楊公祠 原為楊公廟,始建于梁之貞明丁丑歲,為文辿公之子十七郎與辿公女婿賴布衣有感于曾文辿公遺像。立廟四時祭祀,以彰功德,誌垂不朽。後因歷史風潮,廟址幾度改扦。至元朝時,塑像朽壞,故得塑金身,像成、元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贊曾文辿像曰︰『先生之學,吾難與稽,吾有原委,澗淵東西,先生之書,吾讀未遑,吾有征信,季通紫陽,大道無形,公獨有像,神仙不死,公獨有葬,葬留仙訣,像馭仙風,止乎觀丘,池水澄融,魂月魄水,息慮艮止,鶴嗚長空,騰化長宜,騰化震起,遺鉗記傳,鎮密謹嚴,感發人心,何日已焉。』此乃元空至正八年戊子春正月之事。今之楊公祠于一九九五年重建,立辛山乙向兼戍辰吉度,祠內石刻楊公與曾文辿公傳略。歷代國師明師名家簡介,詔書敕命。對于三僚風水文化之傳承,可見一斑。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5-24

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三僚概述 三僚,古稱僚溪,位於江西省興國縣城南六十八公裹處,與于禁,寧都毗鄰。明清乃至民國時期為興國、于都、瑞金、石城、寧都、五縣入閩之咽喉要道,民風古樸。本村有集市,民眾可自由交易,亦為古代小商品集散地。這裹重巒疊嶂,奇峰競秀,竹翠鬆蒼,百鳥翔嗚,曲澗流泉,環抱村落,八景奇觀,林幽石古,實為人們生息之絕佳去處。若就風水而言,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戊己土,五行得位。經云︰五行純青,必出聖人。南方天馬山如神驥騰空,東方文峰如一筆插漢,西北簾蟆,列屏開帳,重重護衛,處處生情。難怪楊公擇此地與曾文辿開基立業。一則此地雖不能出聖者,但賢明通達之士當層出不窮,再則此地前有羅經吸石,後有雨傘包裹,後人必能繼承其衣缽,普助世人。 曾文辿于唐中和二年遷徙此地後,與楊公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職盡弟子之禮,楊公亦傾其所學,悉心傳授,曾公故而成其大道。師徒倦則歸栖僚溪,樂游三僚之八處形勝,三僚八景因此而得名。楊公在此著有《青囊奧語》、《天玉經》、《寶照經》等數名著傳世,曾公著有《青囊序》、《八分歌》等風水經典存世。從此曾公子孫繁衍于三僚,文辿公即尊為三僚曾氏一世袓。人文蔚起,名家輩出。如曾從政,明永樂時奉旨開辟明皇陵寢,即今之十三陵。曾邦旻、曾鶴賓、曾國瑞、曾永章等一大批國師、明師皆曾效命于皇室,都留有傳世之杰作,使得三僚風水學之名氣朝野欽仰,四海揚名。自古之來,都吸引著很多名流學者到此覽勝,求學,溯地理之源流,探風水之根本。他們仰慕這裹的每一處古迹,留下許多瑰麗的篇章。 歷宋、元、明、清、民國曾氏許多風水名家都留下許多不朽之代表作,如︰敦敘堂、若文堂、蘭溪堂、蛇形洞、存學堂、嘉樂堂、承恩堂、虎形墓、羅山公墓、魚袋砂、龜蛇相會、觀音望海、寒海向火、倒插金釵、九鰍落窩、烏鴉落洋、海螺形墓、鵝形墓等等。 目前,三僚已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代遺產,已列為國家旅遊勝地。在當地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和三僚全體群眾的努力下,三僚將以全新面貌展現在專家、學者和國內遊客面前。三僚人民熱枕歡迎各界人士來探索三僚的風水文化,三僚將無愧于『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之稱。

靜川攝於三僚村村口的『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牌樓前

靜川與三僚廖姓地師一起拍照留念

在靜川誠意要求下,他拿出其家傳祖籍秘本複印件供靜川閱覽研究,真的大開眼界了!

三僚村中著名的羅經山

從三僚村高處望回曾屋的楊公祠,可以看到祠後屏障有五龍落脈包護,三龍貫聚於楊公祠中

靜川到達三僚村後,受到廖師款待,並在其家吃飯留宿

三僚村中的一個石建大型羅經盤

僚溪鉗記:「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 此句僚溪鉗記,應指為三僚鄉近廖屋附近山石磷殉的蜈蚣山也!

三僚村中的羅經山近照

分類:江西省三僚村風水手記 | 日期:2012-05-23
管氏宗祠在于都縣寬田鄉楊公壩,據管氏族譜記載占地二百多坪的管氏宗祠,為楊救貧親自選址與立向,而且還是有名的「板凳定向」,過了一千多年,至今管氏族人仍津津樂道且引以為傲。 靜川站在管氏宗祠前 管氏宗祠前之正門 管氏宗祠又名繼述堂,從現存建物看來還是當地較好的建築。 管氏宗祠內之三進 管氏宗祠內之八卦形內堂天頂 管氏宗祠的歌舞昇平牌匾 管氏宗祠供奉的楊公仙師塑像 管氏宗祠掛有一幅有關楊公仙師的生平 靜川正焚香參拜仙師聖像 端堂於祠堂左側的楊公仙師塑像 靜川端在仙師前拍攝留念 管氏宗祠興建過程十分傳奇,據說管氏祖先邀請楊公點地建宗祠,定分金線時,楊公久侯主人未歸,由於工人不識楊救貧,後來楊公離去,管氏主事歸來,派人去追趕,楊公不願再回去,交代以其坐過之後板凳方向來決定屋向。祠內牆上現在還有一首詩句,雖是簡體字一看就知現代作品,祠堂內也若有其事擺了一張木製長凳,但這也是對管氏祠堂典故最好的描述。 板凳定向顯靈通,人丁興旺在族中。 管氏宗祠今猶在,芒筒壩人稱楊公。 靜川正在推測當時楊公仙師為管氏宗祠定向之情形 靜川正在格取管氏宗祠之坐向 管氏宗祠之坐向,格得為艮山坤向兼寅申,坐斗宿一度分金之原 管氏宗祠前堂放有兩頭鎮守宗祠之瑞獸 管氏宗祠前之一字案 祠堂正好位於梅江形成九曲水的轉折處,右水倒左,乾亥水上堂,水口在丁未方,下砂有寒信嶂關攔交鎖 從梅江對岸望回宗祠的選址、立向、氣勢佈局,真不愧為堪輿宗師之作。